精選文章
會笑就不會被告嗎?:討論詼諧仿作與二次創作的距離
有許多創作者會藉由重新詮釋他人的著作,達到表現自身創意的目的,包括書籍改編為劇本、動漫同人誌等,這種帶有「致敬」的利用方...
大眾媒體的演化: 平面媒體、電子媒體、網際網路與數位移民
隨著網路世代的來臨,媒體及大眾媒體的定義越來越複雜,彼此界線越來越模糊,當傳統媒體開始走進網路的數位空間後,因為數位空間...
數位比威權更自由了嗎?數位世代正被嚴加管控!
從 1988 年開始,報紙、廣播、各類電視服務紛紛推出,媒體蓬勃發展,民眾眼花撩亂。簡單統計,到 2021 年底,報紙...
當人民公僕成為製造輿論的網軍,民主該走向何處?
日前出現公務員於上班時間在網路論壇 PTT(批踢踢實業坊)留言支持或謾罵不同政治人物而引發「網軍疑雲」的爭議。有人省思,...
「黑歷史」永流傳?個資能被搜尋引擎「遺忘」嗎?談「被遺忘權」的兩面刃
「被遺忘權(right to be forgotten)」是指只要使用者覺得網路上所能被搜尋的資訊「不屬實」、「已過時」...
連續九年世界第一,台灣的假訊息問題有多嚴重?
境外假訊息充斥台灣,甚至受到了國際認證。 2021 年由瑞典哥德堡大學發布的 V-Dem(Varieties of De...
「網紅政治」成了一門好生意,對言論市場是加值還是貶值?
2022 年九合一大選即將在今年下半年登場,各個有意投入選戰的參選人紛紛展開動作,現實戰尚未開打,網路戰就已先行開路。一...
社群媒體上的假訊息,是否已成民主最大的威脅?
在民主社會當中,「言論自由」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但言論自由若遭有心人士濫用,並在自由的掩護之下,製造、傳播假訊息並且刻意...
直播秀、迷因和 TikTok 公審——強尼戴普誹謗案的媒體奇觀,誰是贏家?
強尼戴普(Johnny Depp)與前妻安柏赫德(Amber Heard)的家事案件一直與社群文化密不可分。2020 年...
你願意「付費訂閱」新聞嗎?科技巨頭分食利益、媒體營養不良下的群體弱智化
自從 Facebook 、 Google 進入台灣市場之後,台灣人使用媒介接收資訊的習慣改變,主流媒體漸漸式微,八成的民...
馬斯克買推特?以「言論自由」為名的企業併購戰
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推崇言論自由,在成為 twitter 最大股東後,想進一步出資...
「越即時越真實」,Zenly 是青少年與家長的安全網還是夢魘?
手機軟體 Zenly 在 2016 年橫空出世,旋即擊敗其他地圖定位社群媒體,並於隔年被 Snapchat 高價收購。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