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學堂

「網紅政治」成了一門好生意,對言論市場是加值還是貶值?


2022 年九合一大選即將在今年下半年登場,各個有意投入選戰的參選人紛紛展開動作,現實戰尚未開打,網路戰就已先行開路。一個個政治素人著手成立個人粉絲專業、勤於更新行程動態、製作資訊圖卡表態、跟風社群話題......像網紅般經營個人政治品牌,「網紅化」成了選舉的重要戰略。

回顧政治人物與網紅創造歷史的關鍵時刻,台北市長柯文哲從 2014 年踏入政治至今,臉書坐擁 207 萬追蹤人數,2017 年世大運期間與時下 YouTuber 網紅合作,總共創造破千萬的點閱率。2022 年選舉期間,館長陳之漢堪稱政治網紅界的第一把交椅,與政治人物同台的內容都能在社群上創造話題。

除了政治人物與網紅的同框策略,也有網紅成功轉換跑道,跨入政治領域,網紅呱吉在 2018 年以無黨籍身分當選台北市議員。顯見社群網路開啟了政治的新時代,網紅與政治人物的命運越來越難分難捨。

政治與網紅 滾出穩賺不賠的言論市場

社群網路的發達,讓政治討論變得更容易觸及。《中華傳播學刊》的研究論文觀察社群使用者接觸政治資訊的情形,發現基於新聞動機的使用者占比相當小,雖對政治類新聞感興趣,但政治討論頻率卻不高。反而是不經意接觸政治、混合接觸的使用者,社群媒體幾乎成了他們接觸政治的管道,討論政治的機會也較高。因此不難想像,社群媒體的政治傳播效果相當具有潛力,若是有使用者偏好的網紅一同合作,確實會有加乘效果。

網紅政治的出現,更在資訊產製端──主流媒體捲起了旋風,主流媒體幾乎每天緊盯著社群媒體,依此設定新聞議題,網紅政治成了新的主要議題設定來源。

反觀台灣的政治生態,卻也與網紅政治的發展趨勢不謀而合。選舉制度下的總統選舉、地方選舉,單一勝者全勝的規則,讓政治傳播相當看重個人的風格,剛好切合了社群媒體的發展特質,相當強調塑造個人形象、經營粉絲社群。

從閱聽眾到主流媒體,甚至回歸到政治本身,都與社群媒體的流量緊緊綁在一起,如此巨大的影響力除了反映在話語權上面,更反映在背後能夠變現的商業利益。因此,在特定社會議題形成特定風向時,例如同婚、反送中,就會流傳著「在言論市場上傾向某一黨派穩賺不賠」的說法。

然而,這也不禁令人困惑,這些在社群媒體上看見的眾多表態,以及本應是接近一般社會大眾的網紅,究竟他們傳達了真實草根的聲音,還是僅僅製造出商業利益合作下的假象?

新時代中的政治傳聲筒── 微型網紅  

同樣的疑問也在美國的社群媒體上演。2020 年美國總統大選,政治資訊在社群媒體上愈加顯眼、頻繁,除了意見領袖帶起話題焦點之外,許多「微型」網紅(Micro-influencers)的政治言論正悄悄佔據一般民眾的社群媒體。

這群微型網紅的追蹤人數,比不上有百萬支持的當紅明星、意見領袖,通常介於數萬人之間,但對特定社群的追蹤者卻有一定影響力,關鍵在於微型網紅更貼近凡常人的生活,具有較大的說服力。此外,Z 世代的社群使用者,對傳統媒體信任度普遍不高,網紅反而能帶起他們更深的信任,因此相對能夠號召行動。

對於在操作政治訊息的機構而言,網紅的追蹤人數並非首要考量合作的重點,反而是能夠取得大眾多少的信任,因此微型網紅就成了很好的合作對象。英國 BBC 、美國 Washington Post 也曾對此現象做調查,發現在 TikTok 上許多反川普的內容創作者,其實背後是有廣告公司在付錢;同時,甚至也有支付酬勞給青年創作者的網絡,合作在臉書上發布支持川普的內容。他們並沒有在訊息上揭露贊助來源,所以一般追蹤者無法辨認創作者的內容動機。

不論是美國還是台灣的經驗都一再驗證,在社群媒體影響力氾濫的年代,令人真正擔憂的不是那些虛擬的人頭假帳號,反而是那些具有特定影響力、能取信於眾人的真實內容創作者。

社群媒體只能悲觀走向民粹政治?

若要拆解政治與網紅之間的關係,閱聽人勢必得了解社群平台的運作機制,會發現深根柢固的結構問題,造成政治資訊無法發揮理想中的效用,諸如理性的議題討論、公民思辨、政治參與等等。

社群媒體本身具有即時、去中心化、人際導向的特質,因此資訊傳散的效果取決於情緒的抒發、說服力,很難達到理性、準確以及批判的溝通層次。對於競逐在網紅紅利之中的政治人物,也相當難去判斷實際的傳播成效,甚至更容易走上民粹政治的道路。

掌握訊息流動的社群平台,除了標示商業型贊助的內容以外,也應當關注政治型贊助的內容會帶來更深遠的影響力,並考量揭露內容來源的標準。身為閱聽人,更要期許自己可以做一個求證型的公民,在面對漫天飛舞的政治資訊時,保持辨讀的意識,撥開聲量之下的層層事實,檢視自我對特定政治議題的理解,認知到網紅與政治的關係,是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分享 share

未分類
網紅政治信任網路政治時事影片廣告置入政治參與民主社群媒體

作者

黎育如

觀點投書

一個喜歡說故事也還在找自己的人,穿著政治外交與新聞專業的武裝,善感與良善的活著,始終深信溫柔且堅定的凝視,方能看見社會的真實。

→ 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