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學堂

新聞資訊如何辨真假?三原則輕鬆反洗腦


「A 傳媒、B 新聞、C 觀點……現在媒體怎麼這麼多,弄得我好亂!」
「LINE 訊息通知總是 999+ ,天天都有親戚轉報導給我!」
「懶得找資訊,坐等臉書推播新聞!」

這是許多人的日常心聲,媒體早已解禁的今日,設立新媒體無需過審,發達的通訊軟體也提供更多傳播途徑,創造了自媒體發展的空間。根據台灣傳播媒體資料庫調查,網路在 2018 年成為民眾主要的獲取消息管道,有過半(57.3%)民眾是透過上網瀏覽最新資訊。

新聞自由與科技化,當然是好的趨勢,但也有不少困擾隨之而來。有人因不斷追逐資訊而產生焦慮,也有人逐漸只相信固定來源,而另一些人則被動地讓平台與流量決定接收哪些資訊。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判斷辨認新聞資訊真假更顯重要。
筆者建議,接收資訊時把握「時效、品質、溯源」等三大原則。 

時效:過期資訊別亂傳

「新聞」當然是最近發生的事情,才能叫新聞,注意時效性不是基本的嗎?而正因為理所當然,往往更容易被忽略。

有些事件因發展快速或被高度關注,相關訊息漫天飛舞,釐清時序關係就會是重要關鍵。比如疫情或災情相關訊息,建議關注滾動式更新報導,才不會接收到較舊資訊。又或如生活、消費、娛樂等報導,常會冷飯熱炒,明明是多年前的消息,卻因近期發生類似事件被翻出,但其時空背景可能已經有很大改變,抑或早已有新證據、新觀點,因此也需要特別注意。

曾有一位美國作家,編造出著名的「酸鹼體質迷思」,這位作家因該謬論被美國聖地牙哥法院判刑重罰。但相關文章早已流傳超過 20 年,此謬論流通之廣,最為人所知的便是「酸性體質容易被蚊子咬」。每當夏天一到,相關文章又會被反覆傳散,導致誤解從未消除,這類的過期資訊就需要多加留心。

品質:訪問、引述或照抄?

至於品質,僅需觀察一些簡單的特徵就能辨別。有些報導抄太兇,引述比例極高,最極端的例子就是,整篇報導都是二手或三手資訊,或完全引述單一消息來源。這樣的報導很常見,雖不見得必然為假消息,但仍建議回頭檢視來源。另外,語法與用詞明顯突兀的報導,諸如:簡繁體字交叉使用、類似機器翻譯語法、亂碼等,這類文章很可能是通篇照抄其他來源。

溯源:買菜都要看履歷,看新聞當然也要!

今消費者普遍重視食安,生產履歷成了許多主婦主夫買菜必看的標示。吃進嘴裡的食物要把關,同樣吸收進腦子的新聞也需要「溯源」把關。

溯源最基本的即是:資訊從什麼平台傳播?哪家媒體發布?又是哪一位作者所撰?看似簡單的三件事,已足以篩掉不少假訊息。

一般而言,平台公開性越強,其資訊為假的機率當然就會相對較低。相對來說,像是 LINE 群、臉書社團、私人 Twitter 等較封閉的社群,時有所謂「僅分享給好友」、「您不知道的事實」、「某教授/官員/大師的親筆信」等等,只要沒有附上原文連結,通常都是錯假訊息。也正因為可信度不足,才需要這些「點綴」欲蓋彌彰,讓人信以為真。

找名人背書混淆視聽的例子比比皆是。今(2021年)年前交通部長葉匡時就曾被冒名發過親筆信,稱其反對開設救災專戶;衛福部長陳時中也遇過類似事件,一則訊息指出其拜託大家端午節別出門,也證實非出自部長手筆。

有心人士藉「獨家」放消息

然而,並非只要掛上○○傳媒,就代表消息正確。媒體受市場機制影響,得做出商品差異性,才能擄獲更多眼球與廣告商的青睞。以產製速度來說,有些媒體定位是嚴謹的調查性報導,不會在第一時間產出大量報導,但也有些媒體標榜搶快與小道消息,在查證上就不會那麼嚴謹。

值得注意的是,往往所謂「獨家」管道都不是那麼單純。政商關係複雜,政媒交流經常有其特定目的,接收此類訊息必須格外謹慎。讀者也可仔細觀察,通常此類報導的作者均為特定人士,觀察久了也能發現「御用」軌跡。當然,也不能一竿子打翻,指控這些報導都是假的,但在有更多消息來源之前,建議姑且把他當三國演義性質的讀物:三分真實、七分虛構,只是茶餘飯後話題,倒也沒什麼問題。

另外一類媒體就居心可議,專門產製假新聞,前陣子熱議的「認知作戰」就屬此類。2019 年《報導者》的一篇報導〈深入全球假新聞之都,看『境外網軍』是如何煉成的?〉指出,2016 年北馬其頓出現了一家專門產製假新聞的網路內容公司,試圖影響當時的美國大選。這間網路內容公司製造的假訊息諸如:「教宗震驚全球,支持川普擔任總統!」、「ISIS領袖要美國穆斯林投給希拉蕊!」、「希拉蕊:『我樂見像川普一樣的人參選總統,他是誠實而且無法賄賂的。』」等。像這類操作不實資訊、大賺廣告錢的政治性內容農場,操縱民主國家的輿論走向,已經成為一門崛起的「暗黑生意」。 

三步驟初步過濾資訊


世界太廣、世事太雜,透過媒體看世界有其必要。但選擇以管窺天或放眼世界,操之在己。最重要的是,養成批判性的思考,將這些查核觀念與方法融入生活中,才不會迷失在資訊洪流之中。

「現在媒體怎麼這麼多,到底哪些可以相信?」 、「一件事情怎麼換個媒體就換個結論?」,在資訊爆炸、流量至上的群媒亂舞時代,您也有這些煩惱嗎?把握以下三個簡單原則,教你初步過濾資訊!

  1. 時效:面對舊文新貼,不妨查查是否已經有新證據、新觀點出現。
  2. 品質:內容農場、二手資訊、或簡體繁體交叉使用、語法不流暢等,這類非第一手的資訊,除了品質不佳外,資訊可信度也值得懷疑。
  3. 溯源:買菜要看產銷履歷,新聞當然也要!選擇有公信力的發布平台、新聞媒體、資訊作者,可以省下不少查證的時間。但這並不代表我們需要對這些資訊照單全收,強化起自身的媒體素養,才是根本之道!
分享 share

未分類
認知作戰資訊查證假新聞社群媒體

作者

歐陽正霆

觀點投書

熱衷公共事務,亦長期投入在公領域。也因此接觸過雜七雜八的領域,寫出來的東西也如此歪七扭八。但還是越挫越勇,持續寫作,如有糟粕,君可自取。

→ 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