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權資料

用 Youtube 關心社會?政治時事影片使用者的動機、行為與政治參與


摘要

YouTube 近年成為民眾接收時事資訊的重要管道,超過 25% 的美國成年人 在 YouTube 上觀看新聞。值得注意的是,除傳統新聞機構外,還有 42% 的獨 立新聞頻道也受到歡迎,其多由平台原生創作者 ─「YouTuber」經營(Pew Research Center, 2020),這類頻道影片的形式與內容,實已和傳統電視新聞有所 差距。在台灣,這種 YouTube 原生的新聞頻道近年陸續增加,且探討主題多以 政治時事有關:2018 年「志祺七七」開始以每日更新頻率推出政治時事影片, 同年「博恩夜夜秀」更挑戰高爭議性時事主題激起媒體討論。2020 年台灣大選 期間,三位總統候選人均現身相關頻道,顯見其影響力持續擴大。此類近年興 起的「YouTube 政治時事影片」對使用者來說,不同於過往傳統媒體的政治時 事資訊僅能以單向接收,且內容形式也有所差距,故其使用行為、動機與造成 的影響都可能與過往不同。本研究主要目標有二:(1) 探究此類影片的使用動 機與行為,對使用者政治參與之影響;(2) 了解使用者以「YouTube 政治時事影 片」接收政治資訊,相較於用傳統管道接收,對政治參與的關聯度有何差異。

使用行為的相關文獻,本研究參考 Shao(2009)與 Khan(2017)提出之 適合 YouTube 的使用行為理論架構,探究使用者的消費(觀看影片、閱讀留 言)與參與(分享、留言回覆)行為分別產生的影響。動機部分,Haridakis & Hanson 在 2009 年時就探究過 YouTube 上的觀看動機,接著張卿卿(2016)、 Khan(2017)等人近年開始探討分享影片、留言回覆等參與行為動機。本文綜 合過往文獻,將娛樂放鬆、資訊尋求、自我展現與社會互動四項動機納入研究 架構中。接著,論及此類媒體帶來的影響,過往學者對傳統媒體時事節目的研 究常關注收視與閱聽人政治參與的關係(例如:Miller & Reese, 1982;張卿 卿,2002;彭芸,2000)。社群媒體興起後,方向轉為探究社群媒體使用與政治 參與相關行為的關聯(Boulianne, 2015;王嵩音,2017)。但是,究竟是傳統媒 體還是社群網路媒體對政治參與較有影響?至今研究結果不一(如:Skoric & Poor, 2013;Bakker & Vreese, 2011),亦是本研究欲探討之處。

基於台北市四間大學共 324 份問卷樣本的研究分析發現,「YouTube 政治時 事影片使用」較傳統政治資訊接收更能預測政治參與,且其影響隨社會互動意 圖的提升而增加,並受到政治討論中介。另外,資訊與自我展現動機正面預測 網路政治參與,社交動機正面預測傳統政治參與;而觀看、分享此類影片的頻 率越高,網路與傳統政治參與度越高,留言則與網路政治參與相關,呼應過往 學者研究中認為網路媒體邏輯(network media logic)較傳統新聞更具動員性的 論點(Klinger & Svensson, 2015;Strömbäck, Falasca & Kruikemeier, 2018)。

關鍵詞:YouTube、網路政治時事影片、政治參與、政治討論、社群媒體、網路影音動機
來源
【中華傳播學會2021年年會】解封傳播:傳播學的本土化與實踐
原文作者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研究所碩士班 王柏文
原文連結
http://ccstaiwan.org/paperdetail.asp?HP_ID=2151
檔案下載:王柏文-用 Youtube 關心社會?政治時事影片使用者的動機、行為與政治參與
分享 share

授權資料
YouTube網路影音動機社群媒體政治討論政治參與網路政治時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