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更新
不可不知!全球最夯關鍵字「ESG」,關媒體什麼事?
ESG 是什麼?
ESG 分別為「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及「公司治理(Governance)」,由聯合國全球契約(UN Global Compact)於 2004 年首次提出的概念,被視為評估一間企業經營的重要指標,也已成為現今企業的營運標竿。
近年來「ESG」這個詞,躍升為企業界最夯關鍵字,主要推力就是嚴峻的氣候變遷風險。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以下稱WEF)於今年 1月發布《2022年全球風險報告》(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2),揭示了今年將是氣候風險更加不穩定的一年,大自然反撲所造成的鉅額災損,儼然已成為企業不可承受之重。除了自然生態,社會的安全穩定亦是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
而如今,財務數據(以每股盈餘EPS為主),也已無法充分反應企業的經營現況。例如一間企業很賺錢,但是私底下卻排放廢水、廢氣造成嚴重環境汙染、侵害消費者權益等;都無法完整呈現於財務報表中,因此,ESG三大指標「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的評比,正補足這一塊缺口。
媒體的 ESG 又是什麼呢?
媒體傳播事業一樣在永續發展的行列,而與其他產業不同的是,媒體企業在社會責任的比重,遠超出自然環境。近年來,假新聞危機、資安攻擊、隱私爭議,都是媒體及科技公司們面臨的難題,而這些議題與社會永續發展息息相關。且面對元宇宙的未來,媒體將帶來的是生活的全面性改變,除了必須讓人們必須正視背後隱藏的社會風險,更重要的是扮演倡議者的角色。
國內的大型媒體,就非常重視 ESG 的倡議。例如天下雜誌,就創建了「天下永續會」,集結各領域上市企業(包含元大金控、中華電信、中鋼等),透過媒體力量,達到共享、共學,針對企業經營的面臨的痛點,各自擊破;商業週刊,則是擁有永續專區,發揮媒體數位力共同推動ESG概念;另外,國際媒體如 BBC 的 Media Action 慈善計畫,關注全球暖化、生態議題,以及弱勢國家的經濟議題,透過媒體效應與影響力,喚起閱聽眾共同重視這個議題。
台灣企業後知後覺?媒體的角色是關鍵
在國際趨勢下,越來越多龍頭指標企業,開始重視ESG的落實(實際行動),例如蘋果已將 ESG 評鑑結果,視為挑選供應商的必要條件,並將 ESG 績效不佳的企業從供應鏈中淘汰。而台灣是以代工導向為主居多的國家,很多企業為於國際大廠的供應鏈中,企業若想保住代工「供應鏈」的位子,就非做 ESG 不可。
而媒體可以做的,就是創造 ESG 的敘事、說好一個永續發展的故事。媒體作為倡議者,能幫助企業認識並加入 ESG 行列。除了前段提及的大型媒體集團如天下及商周,近年來,許多網路媒體正以此作為主要內容,如社企流、倡議家+等。
因為 ESG 對大多數人而言,是生硬、冰冷、不知道從何學起的領域,而媒體擁有強大的敘事能力及傳播力,能用生動的方式搭配實際案例,不僅能讓企業產生興趣,且更易懂。媒體也許無法手把手帶著企業落實完整的ESG,但是擔任領頭羊,將企業抑或是一般民眾,領進門的功能卻無庸置疑。
媒體素養之外,人人都需具備的「永續識讀力」
認識了媒體在 ESG 中的角色,你大概認為只有媒體及企業需要認識 ESG?但其實,ESG和我們息息相關!
人人都是媒體、輕易近用媒體的時代,我們需要培養的是永續識讀力。在這個一份薪水不夠用的時代,數位平台讓投資門檻降低,怎麼投資又是一門學問,怎麼找到值得放心投資的好企業?
No ESG , No EPS!
就像前面所提到的,ESG已經是被國際認定的「企業重要營運指標」,投資機構、法人等,過往只看EPS(每股盈餘),而如今判斷投資價值,則是以ESG指標綜合評估一家企業的永續治理能力。
從股票績效來看,MSCI全球ESG相關指數近5年累積報酬皆優於MSCI大盤指數,顯示長期持有ESG評比佳的企業股票,有較高機會換取較佳的長期報酬。另外根據美國晨星(Morningstar)集團之下的Sustainalytics是全球代表性的ESG研究與數據供應商以及ESG評鑑機構之一,經調查顯示ESG評比高分群的美國企業在2014-2021年累積超額報酬近20%,此外,市場給予ESG股票估值也持續提升。
買入ESG評比佳的企業股票,也許不能讓人短期暴賺,但可以放心的,是你投資的是一間財務、營運策略透明,且外部風險較低,能長期穩健經營下去的好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