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

厭女文化如何形成的?網路媒體次文化中的「女人救世劍」、「母豬教」與「INCEL」


女性在社會上遭遇的不平等與刻板印象,除了在主流媒體散佈的形象之外,也有許多由次文化群體所創造出來,並在後續的發展之下形成一個明確的詞彙及概念,如:「女人就是賤」、「母豬教」與「INCEL」。這些詞彙與概念往往代表著複雜的背景知識,含有著一定程度的(次)文化底蘊,以下將介紹三個詞彙在網路媒體上形塑的歷程:

一、厭女劍法「女人救世劍」:女人就是賤

「女人就是賤」的論述來源是在某一網路討論板上的仇女言論,譴責特定女性濫用性別紅利,從男性身上獲取資源,而網友利用其諧音「女人就是劍」結合當時的漫畫「武器種族傳說」產生了一系列的惡搞創作來貶抑女性。

後續的模仿迷因也將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與現實社會人物創作成「武器」、「劍」,如金庸魔劍四天王中的:郭芙、阿紫、丁璫、周芷若。正是由於這四位劇中人物在故事中,利用自身的性別紅利,操弄身邊的男性角色,並導致多位男性角色身敗名裂、家破人亡甚至致殘。

而現實社會人物中,則以插畫家彎彎、藝人王瞳、社交名媛王珍妮為例,也因為類似的行為,被一些網友歸類在女人救世劍的指涉範圍內。

二、厭女教徒「母豬教」:母豬母豬,夜裡哭哭?

源自於 PTT 論壇中一系列推文,豎立起對女性特定偏差行為的一面大旗,號召網路使用者一同對抗具備(部分人所認為的)偏差男女關係與行為的女性,像是拜金、公主病、CCR 偏好、性關係混亂。

雖然許多認同母豬教的網友自稱教徒,並自認為是在對抗特定的女性偏差行為,原意並非是與女性主義對抗。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網友加入母豬教,無論是一同加入迷因的共同創作,或是加入網路論壇的持續爭論,母豬教這種類似想像宗教的系列論述,也很容易被一知半解的網友過度解讀,片面地用來做為羞辱女性的用詞。

三、美國的厭女社群「INCEL」

INCEL 相較於上述二者較為不同,他是源自於國外網路社群的概念。INCEL 結合了Involuntary 和 Celibate 兩者字意指的是「非自願獨身主義者」或稱「非自願禁慾者」。INCEL 群體認為自己受限於社會的政治經濟體系與階級結構,導致自身在追求親密關係受阻,也反應婚配市場的不平等現象。女性傾向尋找「高富帥」發生關係並建立家庭,而不屬於「高富帥」或缺乏(傳統定義上的)男性氣概的 INCEL 群體則因為社經地位與性魅力的劣勢,難以與女性建立關係,導致「非自願獨身」的現象。

其中更引用經典電影「駭客任務」中的藍色與紅色藥丸橋段,認為 INCEL群體是吃下紅色藥丸的醒悟者,意識到整體社會與文化的不公平,進而反對美國的拜金主義與把妹文化。

然而 INCEL 作為容易形塑極端仇女文化的網路群體,相較於前二者,也是唯一在 2018 年於加拿大發動個人恐怖攻擊,造成 10 人死亡,15 人受傷的仇女恐怖行動。

總結以上,這些對於女性的刻板印象,都是針對女性特定的行為或心態,隨著網絡的傳播與散布,漸漸讓這些概念廣為人知,甚至形成具備相似價值觀的厭女社群。

利用片面的認知與概念,去概括全體族群的行為與態度,形成的「性別偏見」或「刻板印象」需要被檢討,也許社會上真的存在利用「性別紅利」的獲取特權的人,儘管如此,我們也不能將「所有」的女性都視為濫用性別紅利者。

了解個體之間的差異性,認識刻板印象與自我認知的偏見來源,才能用更真誠且公平的態度去面對與自己不同的各種社會群體。

【問題發想】

  1. 你是否在網路上看過這些詞彙? 這些用語是用來針對個人行為,還是泛指所有女性?
  2. 你認為網路論壇為什容易形成這些次文化社群,甚至形成極端言論呢?

【延伸閱讀】


(專欄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 share

觀點投書
仇恨言論次文化社群媒體性別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厭女文化刻板印象

作者

唐允中

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博士候選人。研究興趣為倫理學、殭屍電影、媒介素養與網路小白。生而為電視兒童,成長於 MMORPG,浸淫在網路社群與(桌上)遊戲,應該屬於數位移民的最後一代,會不時看著螢幕發出科科笑。

→ 看更多作者文章